□徐运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全景式展示和部署,重申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等重大原则,为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强大思想指引和磅礴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前进动力。
一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着力提升党建引领力
坚定政治方向,切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使命,引导全校师生把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以党建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决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拉高标杆、奋勇争先,在管理上沉下身,在教育教学上沉下心,在创新发展上迈开步,在解决问题上出实招,对标“双高”建设,锚定学校前行目标,驰而不息拼出实绩、干出实效。
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学校党的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健全学校组织体系、工作体系,压实党建工作政治责任,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确保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把脉办学治校、人才培养、科研服务、师资建设等,促进各项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时代,用伟大建党精神鼓舞激励广大党员和全体教职工不忘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努力奋斗,善作善成。以伟大建党精神团结引领广大师生,凝聚磅礴力量,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走好新的治校赶考路。
二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引导青年学子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技术技能人才。
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确定任务目标,建立责任清单,将十大育人要求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和各环节,为争创“三全育人”示范校打好基础。持续推动“大思政课”建设,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建设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培育一批引领性、标志性教学成果。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造升级传统专业,增设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新专业。加快推进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抓好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申报工作。推动“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力争在全国和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省级以上赛事中取得更好成绩。继续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考取各类技能证书,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多面手”。
提高学生管理服务水平。主动适应学生工作的新形势、新挑战,适应学生的新特点、新需求,加强管理服务机制创新。推进大学生事务服务中心——“莱就办”一网通—校园12345建设,推进学工系统完善与使用,提高学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做好辅导员、班主任、学团干部培训工作,增强学管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升学生工作质量。开展“感恩·思进”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推进劳动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 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重大决策部署,主动对接全面深化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新要求,系统推进综合改革。
高标准打造高端产教融合平台。扎实推进机械行业i5智能制造职教集团、文物修复职业教育联盟、黄河流域产教联盟医疗康养专业联盟等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骨干职教集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力做好与中国重汽、浪潮集团等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完善“学校侧”与“企业侧”合作机制,加快长者福祉学院、文物产业学院、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特色产业学院浪潮数字产业学院建设。
加强科研创新成果应用。坚持类型定位,技术性和学术性并存,以优势专业为基础,聚焦战略新兴产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小微企业技术需求以及人才培养。进一步推进国家、省、市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争取立项更多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团队研发能力,深化与中国水科院等开展科研合作,进行新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扎实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评测基地、山东省文物保护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省级以上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乡村振兴学院建设,打造科技服务“三农”品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参与省市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与龙头企业联合建设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加强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培训资源库和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良性互动。
四 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着力优化育人环境
千秋伟业,人才为本。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引导全校教师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聚焦学校内涵式发展,以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为首要任务,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为关键,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做好“双师型”教师认定,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项目管理改革、优化整合人才计划等方面入手,在服务、支持、激励上下更大功夫,把人才从各种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放手让他们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校园美化、亮化、绿化为基础,推进文体中心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室内外文体活动设施,增设校园文化景观,推进现代化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对照《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统筹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科研、办公及住宿环境。加快图书馆内涵建设,实现电子资源全覆盖,助推书香校园建设。建立学校数据中心,完善智慧大厅建设,加强推广应用。
(作者系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