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官方网站!

媒体视角
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媒体视角 -- 正文

【济南日报】校园“孵梦”走出校门时都有一段创业传奇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新职教对接‘新青年’”模式观察

作者:      编辑:       责任编辑:柳俊波      来源:舜网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07日    点击量:

校园“孵梦”走出校门时都有一段创业传奇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新职教对接‘新青年’”模式观察







  

  在“人才驱动”的当下社会,“梦想激活”与人才群落相互伴生。可以说,教育是育人,更是造梦。
  认同“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善待每个学生的想法、激活每个青年的梦想,这是一所大学应该追求的高级质感。
  在这方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莱职)正在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通过校企合作学院、师生同创计划、电商创业计划等创意办学模式,让学业和事业牵手、让专业和产业对接……你能看到,学校正在成为一个“梦工厂”,校园正在成为一个孵化器。
  莱职有一个美好而大胆的设想: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他们的简历上都应该有一段动人心弦的创业传奇。这也是一所深耕职教70年、积淀深厚的高校所要面对和开创的新未来。
既“莱职”则安之——
以新职教对接“新青年”需求
  “既‘莱职’,则安之。”走进校园,能听到师生们不时会冒出这么一句话。今年是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建校70周年,70年的深厚积淀,已经让其有了稳定的模式输出,成为一所“能让人安心学习”的学校。
  在这里,有很多积累:技术积累、师资积累、成果积累、办学经验积累、文化积累……积累多则传承多,传承多则创新“生长点”多。
  随着时代的演进,职业教育迎来了土肥水美的“黄金生长期”。而产业环境、产业转型的高歌猛进,一方面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舞台,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下职场出现了“新蓝领”人群,这需要职业教育做出积极调整,对接“新青年”的内心、对接他们的诉求。
  莱职中药制药专业,是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该专业的一个亮点就是充分对应新一代青年的需求。
  据该专业老师王家利介绍,中药制药专业采用的是“3+2”贯通模式,3年在本校,2年在省中医药大学进修深造,全部学程结束后,超90%的学生有机会获得读研究生的资格。
  谁说职业院校的学生不能读研?可以说,这种贯通制模式打破了职业教育的天花板,对年轻人“长线教育”的需求做出了积极回应。
  今年5月1日起,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该法明确,职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享有平等机会,职业教育发展迎来新的春天。
  对此,王家利很欣慰地说:“以后靠技能成就幸福的故事,在莱职会越来越多,学生不用带着焦虑感读高职,还是那句话,既‘莱职’,则安之。”“冷专业”热需求——
矫正职业认知,重塑技术价值
  “现在,很多学生和家长对于职业教育的认知,还停留在早期产业工人年代,并因此影响了对于专业的选择。”莱职招生就业处处长武沛荣认为,当前有必要向全社会普及一下“新蓝领”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场景。
  职业误判会导致“人生错过”,也会导致相关专业的无端遇冷。
  对此,莱职冶金与建筑工程系副主任许毅深有感触,他说,现在很多人并不了解冶金行业,以为进入这个行当,就是拿着钢钎站在高炉前面大汗淋漓。其实,这样的景象,在冶炼企业早就一去不返了,现在大多数人是“吹着空调,看着电脑”。
  当前的冶炼行业,正在大密度使用工业机器人,数据化、智能化的生产车间,早就实现了“一键炼钢”“一键配钢”。据介绍,莱职冶金专业毕业生进入生产一线,从事的工作一般是冶炼工艺提升、钢质量分析、设备点检和节能环保,这些工作的特点一是技术含量高,二是劳动强度小,三是工作环境舒适。但是由于社会上的错误认知,导致目前专业生源不足。而另一方面,目前多数钢企、冶炼企业的岗位供给量非常大。
  冶金行业从业环境的改变,从专业名称就能看出来,目前莱职的专业体系中已经是“钢铁智能冶金技术”了,这不是什么“搬砖的水平”就能从事的行业了。目前的尴尬在于,技术工种的变化对人才高端化已经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社会认知却难以松动,以致冶金专业招生遇冷,生源不足。
  其实,这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实体经济的困窘,代表了中国制造业普遍的“痛”。社会上“不想当工人”的畸形认知必须要扭转一下了,就像许毅说的,“其实干技术,还是很吃香的。”激活创业精神——
“创学结合”掀起校园项目孵化新潮
  职业院校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工学结合。在莱职,除了工学结合,还有一个更独特的“创学结合”。顾名思义,就是边创业边学习。
  下面就分享一下该校“创学结合”的小故事。
  赵剑峰是机电工程系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不久,他就被学校的“大学生电商创业活动节”吸引了,他决定尝试一把。接着,在学校的支持下开始了“创业之旅”。
  赵剑峰选择开了一家小米品牌代理网店。值得一提的是,从网店注册申请、校内流量支持、到选品支持、产品评估,再到店铺UI和店铺装修设计,这所有环节都得到了学校招生就业处和电子商务系老师的莫大支持。
  目前,小店经营已过三个月,每月流水超过了10万元,赵剑峰的纯收入能达到5000元,对于一名学生来说,这已经是一笔巨款。对于未来,他有一个“大想法”,那就是在学校的支持下,开一家更大的线上店,独立代理另一个品牌,他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而学校也有这个环境支持自己。
  据莱职招生就业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校内已经出现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创业群体,并且相信“慢慢会出现顶尖的创业高手”。
  莱职之所以推动学生创业,来自学校的“100+”师生同创计划,学校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组织实施40项以上师生同创项目,加速创新成果产出。
  对于在校创业的意义,学校已经认识到,这不仅是让学生积累经验,更在于激活年轻人的创业精神,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带着一段创业传奇走出校门”。培育济南“大国工匠”——与产业发展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提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就会同时提到“大国工匠”。
  郑希江是莱职汽车制造与实验技术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对于工匠的价值,郑老师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汽车制造技术,无论放到哪个国家,都是一项技术集成度非常高的行业,都值得一群“大国工匠”埋头深耕。
  郑希江还提到,汽车是一个当下行业,也是一个未来行业,职业教育视野中的汽车技术更多着眼于未来的技术演化,因此,职业院校需要有非常宽阔的、超视距的技术视野,比如电动汽车的未来趋势,就是该专业下一步进行专业教培内容调整的依据。
  据了解,汽车制造与实验技术专业一直进行路径创新,自2020年起,莱职就依托该专业与中国重汽合作,开设了“重汽订单班”,下一步还有可能合作创立“重汽学院”。采用同样的模式,目前该校钢铁智能冶金技术专业已经与山东泰山钢铁集团联合成立“泰山钢铁学院”,“泰钢班”学生“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学习期间发放奖助学金,毕业考核合格后签订劳动合同,并报销学费。
  校企合作办学,不仅能做到针对岗位需求设计教学,拓宽了就业门路,创造“优质就业”,更重要的是对接国家战略产业,服务地方产业调整大局。
  6月17日晚,“青春在济南 共赢新发展”2022届济南大学生毕业典礼活动成功举行。该活动在莱职学子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响应,立志扎根济南就业创业,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贡献青春和力量。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孔祥敏在最近发表的文章《以职业教育创新为产业未来提供人才支撑》中明确提出,学校发展将与济南产业发展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创业
  剪影
■一对闺蜜“舌尖上的创业”把“家里的味道”传递给更多人
  李辛晓和章艺婷是莱职助产专业的学生,今年大一在读。两人平时是形影不离的闺蜜,如果按照正常路径,她们将来就是一对“美小护”。不过,她俩现在却干起了一桩跟专业“不搭边”的事情,那就是电商。
  原来,由于疫情的原因,2022年开学后学校一直处于封校状态,这时候,小姐儿俩就响应学校提倡的电商创业,在学校政策的支持下开始“琢磨事情”。
  两人当时最先想到的创意点就是“家长的美食”。当时,很多同学由于长时间不回家,就非常想念家里妈妈做的家常便饭。
  起初,章艺婷的家长来学校送了一次饭,还带来了家里的土特产——枣庄辣子鸡,当时她就跟舍友们分享了这份美味,舍友们感觉味道不错,过了很久还念念不忘。通过这段经历,章艺婷受到了启发,于是就联系闺蜜李辛晓,两人商量着能不能把老家那边的辣子鸡卖到学校来,之后就开始实施了。先是由章艺婷联系家乡的饭店,然后李辛晓负责联系快递,由京东直接上门取件送货,起初几单,虽然赚到的钱并不多,但是看到舍友们、同学们吃到了心心念念的美食,这对闺蜜感到非常满足。
  从此,两人就算正式走上了“枣庄辣子鸡”的线上营销之旅。她们一般通过微信进行推广,有了同学们的支持,销量慢慢打开了,而且带来了很不错的反响,后来就开始尝试大规模推广。她们的客户逐渐由“玩得好的同学”扩展到“同学的同学”,直到把“家里的味道”传递给更多陌生人。
校友
  访谈

■山东泰金精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于涛一定要做正确而困难的事情
  ●济南日报:从莱职一名普通学生成长为一家大公司董事长,您身上是否还有“莱职烙印”?
  ●于涛:我当时在学校专业是对外贸易,现在的工作虽然偏离了专业,但是好的学校、好的教育都是“通识教育”,莱职的教育让我至今受益匪浅。
  认知论决定方法论。在莱职求学三年,奠定了专业知识之外的认知体系,并一直贯穿于以后的学习生涯、职场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从这一点上,我要感谢母校,感谢莱职。
  ●济南日报:作为一位过来人,您对在读的校友们有什么建议?对学校以后的发展有什么期待?
  ●于涛: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我建议还是要端正事业观,那就是“做正确而困难的事情”,这也是我做企业这么多年的一个信条。正确,除了不违背道德底线,不违反法律法规,还要看懂趋势,因势利导,不犯战略性错误。做困难的事情,就是不要活在舒适区,不要做没有门槛的事情,避免低端和同质化竞争。做企业、做学业都是相通的,敢于挑战才能吃透行业,独占鳌头,机会就越多。
  现在我还经常会去校园里走一走,对于学校也做过一些了解,目前,学校的专业细分化非常明晰,尤其一些细分性类目,对接国家经济体系非常精准,我是做实体经济的,对于这种细分化专业培养的意义非常了解。职业教育,就得踏踏实实服务经济,不搞花哨动作,不做看起来漂亮但是不对路的东西。在这方面,我觉得莱职做得非常好。
  ●济南日报:您对于职业教育的前景有什么期待?
  ●于涛:对于职业教育,目前社会上虽然有不理智的声音,但是整体正趋于理性和客观。目前,还是一个学历和学问的问题。现在,大家都奔着高学历去,其实,在真实的产业发展环境中,高技术含量的一线产业技术工人奇缺是不争的事实,而对于人才的定义,一线工人同样应该列入其中,对于他们的要求,其实门槛并不低。既然基础产业需要有人来干,那就要在体制、机制上摆正学历和学问的关系。当然,另一方面,也需要打破目前职业教育的瓶颈,把职业教育的专、本、硕、博提升渠道打通,这样的职业教育才会有健康的发展、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文/图 本报记者肖明君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高新区山财大街1号;党政办公室电话:0531—76267637  传真:0531—76268816;

招生就业处电话:0531-76267441 76268314 76267072

Copyright 2020 版权所有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鲁ICP备05044317号 鲁公网安备 371290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