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博物馆与高校融合发展座谈会暨山东博物馆与高校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山东博物馆成功举办。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王涛,山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副处长王京龙,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方辉,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副处长陈宇,山东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延常,以及来自山东省内17所高校的嘉宾参加会议。山东博物馆副馆长高震主持仪式。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王涛提到,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博物馆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山东省内高校与博物馆等文博机构互动频繁,在联合办展、考古研究、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果突出。他指出,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尽情分享馆校经验、共同谋划合作,将馆校合作、协同育人走向深入。此次山东博物馆与各高校如此大规模的集体签约在博物馆界尚属首次,是山东博物馆和省内高校积极联动的一次创举,希望以此为起点,逐渐建立山东博物馆与各高校合作框架机制,夯实未来融合创新发展基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副处长陈宇宣读了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的贺信。贺信表达了对举办“博物馆与高校融合发展座谈会暨山东博物馆与高校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的热烈祝贺,指出山东博物馆与高校的战略合作,是博物馆与高校融合发展的有益尝试,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博物馆与高校融合发展,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工作。
随后,山东博物馆与山东省内17所院校举办集体签约仪式。
座谈会环节包括主旨发言和交流讨论两个部分。山东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延常以《明体达用 体用贯通——构建山东博物馆与高校协同发展新格局》为题,泰山学院历史学院院长聂立申聚焦《泰山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资源平台建设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莱芜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徐运国围绕《馆校融合联动 共育时代匠人》分别作了主旨发言。
刘延常在发言中指出,山东博物馆成立于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藏品资源丰富且极具特色。近些年,山东博物馆在国家文物局、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教育、展览、保护、文创、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博物馆通常注重应用实践,而高校偏向科研教学;博物馆培养了大量应用型技术专家,并具有丰富的文物资源,而高校拥有众多文博行业资深科教专家和莘莘学子,馆校融合有着广阔的空间可以深耕和拓展。山东博物馆将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文化使命为方向,围绕博物馆人才培养、业务开展、学术研究三大目标,坚持“互融互通、共享共赢”的原则,通过“课程开发”“学术交流”“科研合作”“项目实施”“联合培训”“资源共享”“基地共建”“志愿实习”“互访交流”“品牌推广”等十条路径,在文物研究、保管收藏、陈列展示、宣传教育、社会研学、文化创意、保护修复、博物馆管理、考古发掘等多个领域,与各高校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构建馆校协同发展新格局。
聂立申在发言中指出,泰山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是山东省首家招生的文博类本科专业,其前身是2011年设立、2012年开始招生的博物馆学专业。学校依托泰山周边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践行“应用文科”“新文科”理念,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文博行业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尤其在资源平台建设、学生实践教学、产学研融合、服务地方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拥有较为坚实的基础。期望能借此次馆校合作为契机,探索创新馆校合作模式,共同推动文博事业的发展。
徐运国在发言中指出,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于2007年在山东职业院校中率先开设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2019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骨干专业,多年来不断提高馆校融合联动水平,在行业人才引进、行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期望在不久将来,馆校合作可以生根发芽、不断壮大,走出一条既实现统一框架、馆校一体化规范管理,又符合各个区域需求和特色的“馆校合作”模式创新道路。
随后,参会院校代表以“人才培养、协同育人、合作交流”为主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交流。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泰山学院、青岛电影学院、潍坊学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山东省淄博市工业学校、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分别介绍了院校、专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在馆校合作、协同育人等方面的经验和建议。
据悉,山东博物馆将持续倡导并实施“学术立馆、以人为本、开放共享、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和全面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勇担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使命,与各高校一起,融合创新发展。
(山东博物馆供图)
责编:保雪菲